北大、清华这两所国内一流大学争抢状元,早已不是新闻。成为新闻的,是这两所高校每年是如何抢状元的,以及抢了状元要干什么?
据报道,今年重庆高考文科第一名揭晓,巴蜀中学的刘楠枫,以704分的裸分成绩名列高考文史类总分第一,夺得“状元”,并打破该市历年文科第一名的最高分纪录。
得知好消息时,刘楠枫正和同学在成都旅游,原本他可以早一点坐动车回重庆,但由于北大与清华招生方争抢刘楠枫,北大方面为表达诚意,执意派专车去成都接刘楠枫。于是,刘楠枫回重庆的时间,被多耽搁了4个多小时。
北大清华如此不顾一切地、如此任性地抢夺“高考状元”,当然也有炫耀的成分:瞧!全中国只有我们这两所高校有资格和实力抢状元,想和我们拼,你们不行吧?
不过,笔者觉得这种想法未免肤浅,颇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嫌疑。北大清华的层次和境界是很高的,他们抢夺“高考状元”之举,自然不是在超市或菜市场抢夺高档商品和新鲜蔬菜,因为他们抢的是人才,抢的是优质生源,抢的是金字招牌。
我忽然想起了那个著名的“钱学森之问”,钱老说中国出不了大师级的人物已经很久了,感到痛心疾首。北大清华的领导者们或许是想培养出“久旱望云霓”般渴求的大师,争取夺得第一个解答“钱学森之问”的头牌;又或许是想展示曹操“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;我有嘉宾,鼓瑟吹笙”般求贤若渴的姿态;又或许只是为抢而抢,为多夺而夺,抢到状元多,政绩加分,抢到状元少,脸面难看。
所以,状元是靠抢来的,这就不足为怪了。北大的诚意是如此之“诚”,怎能舍得让状元郎自掏腰包自抬腿脚乘坐动车?状元不坐“专车”,岂能显示北大一片诚心在玉壶?北大的诚意又是如此之“大”,北大一“执意”,可以不顾及考生似箭的归心,可以不顾及4个多小时的宝贵时间,任性地派出“专车”迎接状元荣归家乡。
但是,无论是何种冠冕堂皇的理由,如此高级的院校犯了一个低级的道德错误,那就是不把考生个人的意愿放在眼里,不尊重考生个体选择的权利。上何种院校,是考生自己的权利,可这种权利却被剥夺了——我来“抢”你,你就必须服从。
这是什么?是对道德、对规则缺乏起码的尊重,对尊重规则一种天然的抗拒,觉得我就是老大,“抢”你是看得起你,你服从也得服从,不服从也要服从。是潜规则、隐规则主导着招生大业,比的是实力、关系、机巧和钻漏洞——这是一种教育文化的失败。
其实,这就是现实生活中“抢”文化的翻版,中国人似乎已经进入了一个“抢”时代。君不见,我们习惯了在各种场合的“抢”——我们把“抢”的行为当成了想当然,当成了自己的天性!
比如,乘飞机登机有什么好“抢”呢?人上完了飞机才会关舱门起飞,又不会谁先上谁先走,可你一看,大家都在抢着登机,完全置检票员“后排乘客”先登机的提醒不顾。还有,下飞机有什么好“抢”的?过道那么窄,立刻起身拿行李抢着下,秩序立马乱了,其实下飞机有什么急的呢?不是还得按顺序一个个地下?难道飞机还能把你再带回去?但飞机一落地,机舱内立刻乱成一锅粥。
上火车也是如此,其实,提前半小时左右检票,时间充裕得很,对号入座,有什么好“抢”的,可很少有车站检票进口不混乱的,人人如逃荒一般抢着抢进,仿佛迟一点就赶不上火车了。
我的一个朋友说,很多人到幼儿园接孩子,也要“抢”。到放学时间,幼儿园前人山人海,某些家长要“抢”站在前面第一排不可,这又有什么好“抢”的呢?自家孩子别人又抢不走。就是习惯使然,什么都要“抢”!大家都在“抢”,自己也“抢”,仿佛不“抢”会失去什么一样。“抢”成了一种文化,成了一种融入血液和肌体的根深蒂固的生活方式。
为什么呢?这是因为国人对道德、对规则缺乏起码的尊重,对个体缺乏起码的尊重,规则意识一直没有在社会生活中主导过人们的行为,相反,都是潜规则、隐规则主导着社会。
争抢的结果就是没规则了,规则被打的乱七八糟。人们不是去完善规则、坚守规则,去惩罚破坏规则的人,而是自己也想法设法钻规则的漏洞。
其实,每个习惯“抢”的人,总能为自己找到一点儿理由,比如坐飞机时“抢”着登机的,是担心行李架太小,登机晚了没地儿放行李了,或者是为了早登机早坐下。比如接孩子,家长“抢”排在前面的,是因为等得太久了,想早点儿接到孩子。下飞机“抢”在前面的,是想赶点儿时间早回家。抢“高考状元”的,是为了给自己的脸上贴金。
为了自己的利益,可以完全不顾规则,可以完全破坏规则,不顾破坏了秩序而给别人带来的不利。为了自身的利益,而不顾别人之利,不顾社会秩序之大利。
抢夺“高考状元”,如同峨眉山下来的猴子摘桃子,当时种植桃树的时候他们没浇过一滴水,没培过一锹土,没流过一粒汗,对基础教育没有尽过什么义务和责任,现在桃子成熟了,闻到香味了,看见硕大的桃子了,却大模厮样地来抢夺胜利果实了。
但是,抢夺的结局是什么呢?显而易见,恐怕那些顶尖的学者教授们也看得明白,那就是拼命的争夺各省高考状元的结果,并没有如期给这些分数顶尖的状元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成就,或者说仍然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杰出人才,这才是一种深层次的教育文化的失败。用老百姓的话说,反正状元是抢来了,至于今后怎么发展,你自己看着办吧。
从某种意义上看,北大和清华这两所中国大学所谓最顶尖的内涵,目前也不过是依赖争抢到中国各地的高考状元人才,但如果只是依靠这种老套的方式来运转,而不是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上下功夫,试想如果其它的国内一流大学也能得到这些高考状元,那学术水平是不是也能达到北大清华了呢?
更何况在很多专业领域,北大清华本身就不敌很多有特色的大学,所以北大清华争夺状元的这一思路,本身就很不靠谱。
评论